自《100个家庭的成长故事》系列与大家见面以来,有很多朋友来交流感想,很高兴我们的内容能帮助到大家。交流中,不乏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分享,有困惑与思考,也有感动与收获。我们将这些故事收集起来,还原那段亲子时光,愿你能从中有所启发。
今天讲一个完美妈妈的故事,来自心怡健康咨询的读者。
晓丽是个能干的女子,也是个全能妈妈。在她的打理下,孩子从小到大,从生活到学习,从比赛到活动,从来都是表现最出色的那个。
于是,身边的朋友常常向她取经,只要关乎孩子,几乎没有她解决不了的。可以说,晓丽的孩子是人人夸赞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晓丽则是妈妈们的榜样。
但是,自从孩子上了中学并开始住校以后,晓丽的烦恼与日俱增,甚至到了焦虑的地步。
因为,曾经优秀的孩子,不再“完美”了。
初一开始,晓丽便有些措手不及。
中学老师的要求和小学不一样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各项任务,加之孩子住校,几乎失去了妈妈的助力。学习上少了督促,并不自律的孩子学习明显下滑;活动上少了支撑,需要实操的部分无法做好;巨大的落差让人际关系遇到问题,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……
一开始每周孩子回家,晓丽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疏导孩子的情绪,尽最大努力安抚和帮助孩子。但是,当孩子的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,成绩也一落千丈,晓丽开始变得异常焦虑。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去帮助孩子,仿佛一夜之间,所有的问题都冒出来了,而自己疲于奔命地想一个个解决,却此消彼长,愈演愈烈。
更糟的是,家庭亲子关系开始出现问题。曾经,孩子很听话,也很优秀,晓莉对孩子的成绩几乎是佛系的。但如今,孩子成绩变成班级垫底,晓丽实在无法淡定了,对孩子的态度也从以往的鼓励为主,变成了批评居多,甚至压抑不住失望的情绪和孩子激烈争吵。
晓丽自己也知道,这样不行!她在与孩子这么久的“互相伤害”中,尝试不断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。她大量阅读书籍和网上优质文章,也上了不少家庭亲子的课程,在不断的学习中,晓丽渐渐看清楚了自己和孩子的问题。
晓莉是个追求完美的人。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,每次手工作业是全班最优秀的,比赛表演是非常惊艳的,班级活动都令人称赞的。而这背后,孩子却几乎不用动手,按照妈妈的安排和准备好好完成就可以了。
那时的晓丽认为,很多事情孩子是做不好的,即使能自己做好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指导,孩子学习时间那么紧,还是自己代劳又快又好。殊不知,这样的代劳夺去了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,失去了一次次成长的收获。
作为父母,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想帮孩子打理好一切,想着他们只要好好学习,生活琐事都不用沾手。
“其实,孩子挺愿意做家务的,好多次想帮我干活,我多数是拒绝的。”晓莉如今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:“偶尔有一两次,我看他作业做完了,就让他帮忙拖地板。孩子其实拖得很认真,角角落落还用抹布擦,挺能干的。”
说到这里,晓丽很惭愧。她至今记得孩子做完家务被表扬后,那亮晶晶地看着她的大眼睛,里面满满的快乐,一个劲地说:“妈妈,我力气大着呢,下次还能多做点!”而那时的晓莉却说:“下次不用了,妈妈会做的,快去复习吧。”
现在想来,孩子当时是多么地失望!
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妥帖之下,孩子们早就习惯性忽略探索的快乐,也忘记了做好一件小事的满足感。当他想要打扫房间,一次次被妈妈温暖地拒绝,并补上一句“你去做作业吧,妈妈会打扫的”的时候,他就渐渐丧失了做家务的热情,也没有了做好一件生活小事的能力。当孩子长大了,需要独立起来的时候,我们惊诧地发现,孩子怎么一点小事也做不好,反而又会指责孩子。
其实,孩子怎么办呢,他也很无助,很无奈。一面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,一点小事也做不好,一面觉得父母怎么这么讨厌,老是批评自己。
这,是个恶性循环啊!
认识到问题,晓丽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“什么也不做”。
作为妈妈,晓丽要放弃自己的“完美主义”,把主动权交给孩子,让他以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一件事。于两人而言,都不容易。
一次,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,让孩子们通过采访和寻找素材等方式,做一个新闻视频。这是一项培养综合能力的作业,它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写新闻稿、编脚本、拍视频、找素材,还需要会使用视频剪辑软件,想要评选上“优秀作品”还需要对节奏、字幕、音乐等多方面的把控和审美。对孩子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如果是从前的晓丽,一定会认为周末作业如此繁重,根本没时间做这些;并且孩子从来不会用视频软件,能不能将视频做得差强人意都令人怀疑;要交一份完美的作业,孩子只需要提个点子、写个新闻稿便好,其它还是自己做起来快。
但是,这次孩子却非常坚定地说:“妈妈,你让我自己做吧,我一定会先把其它作业抓紧好好完成的。就是,到时候你教教我用软件。”这一次,妈妈没有反对:“好的,到时候我给你打下手。”
那个周末,孩子破天荒第一次早早起床,毫不拖拉地完成了其他作业,挤出近一天的时间来做新闻视频。晓丽忍住没有去过问孩子做这件事的安排,只是当孩子请教和需要帮忙的时候去帮他,不主动伸手和提意见。孩子兴致勃勃地在电脑前捣鼓着,不时跑来开心地报告自己的小进展,又不时请妈妈给点指导建议,忙得不亦乐乎。
转眼一天快过去了,当孩子自豪地拿出成品给晓丽看时,她开心地反复看了又看,看得孩子都不好意思了:“妈妈,我做得有那么好吗,你看了好几遍了!”晓丽发自内心地赞叹:“好,做得真的好!你好厉害,妈妈第一次都没你做得好呢!”她完全没有想到,孩子的作品虽然幼稚,但是品质已经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,即使“不完美”,但却是孩子最完美的一次作业!孩子也充满了成就感,对妈妈的态度充满惊喜:“谢谢妈妈,谢谢你真的让我自己做!”
我想,这份特殊的作业经历一定会变成孩子成长的养料。为晓莉带来的,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动。原来,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变得这么厉害了,自己也许早该放手了吧。
我们常常感慨,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。
是的,他们长大了,但是很多时候,内心还停留在原地,被过度保护的壳压抑着无法绽放。而父母们只看到了孩子的“不完美”,在日复一日的琐碎、催促和对抗中消磨了对孩子的欣赏。
《孩子你慢慢来》的序中,作者这样写道:
“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,清亮的眼睛,透红的脸颊,咧嘴笑着,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。
他很慎重、很欢喜地接过花束,抽出一根草绳绑花。
花枝太多,他的手太小,草绳又长,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,手指绕来绕去,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。
……
我,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,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五岁的手指。"
这是一件小事。
我们与孩子,每天发生着许多小事。
但是,我们早该拿出耐心,去欣赏孩子们“不完美”的小事,那些都是他们在为长大而努力着呢。
李老师寄语父母:
父母放手,孩子长大。父母必须经历那个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。
那份不完美,恰恰是孩子最宝贵的完美体验。
父母对孩子的放手,更核心是对孩子的信任,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爱。
亲子关系的断舍离:
断:断绝对孩子不需要的帮助(文中妈妈对孩子的学业帮助)
舍:舍弃对孩子多余的安排 (让孩子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体验)
离:离开不能没有我的执念(文中妈妈让孩子独立做视频)
文中的妈妈原来和孩子的“离”没有做到,互相争吵,互相伤害。
在后来的断舍离中,父母和孩子的空间留出来了,孩子开始学习成为他自己,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懂得欣赏那个变化中慢慢完善和完美的孩子。
祝福新的一年,除旧迎新,断舍离,一切都是为了留出更多美好的空间。
新的一年,遇见更美好的自己!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