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学孩子的父母——李维榕

2021-12-08 10:55 李维榕

微信文头.jpg
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“家之源”

这个青年人十四岁,已经两年没有上课,终日躲在房间内,只顾自己上网打机,谁也不理会。

辅导员已经与这家庭工作了很久,不单是青年人拒绝参与,连父亲也很少出现。只有母亲一人,不断找辅导员投诉,孤掌难鸣。辅导员也只能给予了解及支持,一转眼就过了两年。
青年人拒学,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。各式各样的拒学形式,而且一般都不愿意见辅导员,见到面也是支吾以对。孩子不肯上学,最终仍是父母的责任。
但是父母不是专家,孩子出了问题,焦虑之下,不是劝就是骂;而最糟糕的,就是互不相干,各有各的办法。处理孩子问题,往往是对父母的最大挑战,会把他们的矛盾暴露无遗。
其实拒学是一个很笼统的名词,根据孩子的年龄,学校及家庭情况各异。它只是一个表征问题,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微妙或并不微妙因素。必须有个详细的评估,才能够建立适当的应对方法。
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,可以把拒学的问题归纳成三大类:
一.孩子担心父母关系的不稳定,对家庭关系缺乏一种安全感,心理上认为必须守护着父母,无法离开家庭,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。
一个十岁的孩子,在十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不去上学:“因为我的家人比学校对我更重要。”当他的父母听了他的肺腑之言,重新调整家庭关系,他很快便投入学校生活。这孩子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,他的例子是一个经典,也是一个幸运的例子。
别的孩子也说过很多相同的话。一个青少年说:“我妈妈无法让爸爸停止酗酒,只有我能看住他,我必须留在家里!”另一个少年人在写作业时用头撞墙,别人都以为他疯了,他解释说:“老师要我们描写幸福家庭,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家庭,唯有撞头!”也有一个辍学的大学生说:“我是父母存在的理由,每次我出问题,他们才找到共同的方向!”
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接受孩子的解释。他们往往对孩子说:“我们的事与你无关,你管好自己的事就成!”孩子却有自己的坚持,他们通常都会这样回应:“你们大人不管好自己的事,也休想我会管好我的!”。
二.孩子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人特别纠缠不清,通常是孩子为了保护母亲而与父亲对抗。男孩子尤其容易因此与父亲产生矛盾,甚至动手;长久不甘心,让父亲很难发挥作用。女孩子则常会认为自己努力为母亲办事却不讨好,心中无法找到平衡:长期与父母爱恨难分,造成一种对父母的痴情。表面看来是搞对抗,实际上是难分难解。这些孩子常会透露:“都以为父母在保护孩子,其实孩子一样在保护父母!”
三.孩子不上学好像与家庭没有直接关系,只因在学校遇到一些挫折,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,回家休息一会儿就可以恢复。但是一些过于受保护的孩子,回到家里就出不来。他们一般都有照顾十分周到的父母,不用出门就得心应手。如果患上一点情绪病,更可以在家呼风唤雨,渐渐地房间成为自己的全部天地。加上互联网如此发达,真的是没有出门的需要,甚至有人会维护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。其实如果环境许可,有谁愿意在外打拼?只是时间一天天过去,一年两年一眨眼就过了,这些还没有开始就过退休生活的孩子(其实这是帝皇式的退休!)他们的问题不再是拒学,反而成为宅男宅女了。在我们的城市里,很多这些让家人完全无法可施的孩子,父母一方面埋怨,一方面又供养丰足。
有趣的是,每个拒学的孩子,身旁都围绕着很多刻意协助他返回正常生活的人物,包括老师、家人和个案的负责人,每个人都企图打开孩子的心窗。但是苦于孩子不合作,全部人都卡住了。开始时大家还会设法面对,久久不见效后,一切就习以为常。大部分人都放弃了,到最后,只有父母或家人在守护着。
其实无论是那一类的孩子问题,关键都是父母的养育。尤其孩子不肯参与的时候,父母才是主角。我并不是要求父母一致,但是我常会对矛盾中的父母说:“什么事都可以分歧,只有处理孩子的问题,必须达成一种共识。”
宅男宅女是必须有人维持的,当孩子变成足不出门时,单是支持和理解就不足够;而是怎样适当地拿开保护网,让孩子学习负上适合年龄的责任。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,合拍的父母都不容易胜任,何况是各自为政的父母?
其实每一对分歧的父母都有一些明智的见解,只是过于自以为是。总是费尽心思证明对方是错的,才会造成无休止的互相指责。这种做法只会互废武功,结果谁都无法发挥功效。父母千万别忘记,背后有一双正在仔细观察他们的眼睛,表面好像不合作,骨子里却是多么的渴望看到父母合作成功。

父母不能以身作则,青年人也就更难信服大人!

-END-



微信尾部01.jpg